企业要练好内功,提高产品附加值,才能逐步占领高端市场。从行业整体情况来看,去年的机床工具产业工作不乏亮点。在取得成绩的同时,不少问题仍然存在。企业在品牌培育、标准化建设以及企业质量诚信建设仍有较大差距,企业与企业之间也存在着较大差异。不少企业重眼前盈利,创品牌、做标准的思想认识还不够高,导致标准化建设滞后等。
“中国制造”仍处于“大而不强”的发展阶段。笔者认为,“中国制造2025”能否让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强国有三大关键。当前,我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强大的制造强国战略。没有强大的制造业,国家就难以从大国走向强国,特别是全球经济结构正经历深刻调整,发达国家纷纷实施“再工业化”和“制造业回归”战略,与我国形成较为激烈的竞争,我国制造业面临“前堵后追”的双重挤压,确立“制造强国”战略迫在眉睫。
制造业是我国的优势产业。“中国制造2025”提出了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变为制造业强国的发展战略,是制造强国“三步走”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。“中国制造2025”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,立足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际需要,提出了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任务和重大政策举措,力争到2025年从制造大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。
中国提出“中国制造2025”的总体规划,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,加快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,早日实现制造业的升级。而目前,我国制造业正处在从产业链低端向高端“爬坡”的转型升级阶段,既有前所未遇的挑战,也有前所未见的机遇。
工信部2013年9月发布的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(2013-2018年)》提出了一系列推进信息化、工业化融合的目标,比如,提升信息产业支撑服务能力,加快安全可靠通信设备、网络设备等终端产品研发与应用;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、制造企业与生产性服务企业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等。
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,提高军工资产的证券化率是贯穿未来军工行业的主要方向;军队院所改制、军民深度融合也进入到了实质推进阶段。此外,今年恰逢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,我国也将进行盛大的阅兵仪式,这将进一步催化军工行业的发展。我们继续看好军工行业在今年的表现,推荐有千亿元发动机专项预期刺激的中航动力,以及军民融合的海特高新。
比如质量过程控制智能,需要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技术,实现对车间生产全过程的透明化管理,需要掌握计划执行情况、库存情况、质量情况、设备情况等数据信息,形成具有智能决策支持的各种报表、图形,为生产的进一步科学管理提供理论基础。
持续学习。企业如果想充分利用技术应用指数式增长带来的机会,则必须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。企业对新技术的应用和整合是渐进的,更应该是持续的。保持学习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。太激进的改变往往造成效率下降。“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”,成功的新流程和新业务总是小步开始,在过程中持续提升,才逐渐成为企业创新领域的“杀手锏”。